2010-12-26

【通往回憶的路徑】→珍惜相聚的緣分。鶯歌高職廣設科校友攝影展

在高中時期,深深烙印在心中的就是攝影,老師將種子播下的那一刻,攝影早已是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塊。

現在還清楚記得為了創作心中熱血沸騰的每一刻。

雖然沒有拍出什麼驚為天人的作品,後來還意外的轉去金工創作,但絕對沒有忘記!><

很開心柏安熱血沸騰的準備這次活動,讓熱愛攝影的同學又串聯一起,激盪出更多攝影火花,也是別具意義的校友會。

真的真的太有心了!

不自覺的懷念起高中那段叛逆時光,以及那間在別的學校也不會有的高檔攝影棚和暗房。

大家都沒什麼變耶!老師也沒什麼變~


同學別出心裁的走秀作品,勾起大家的記憶。
這校服我也還留著說!

1_MG_6270

陳太太用心製作的小餅乾,太貼心了~

1_MG_6279

穿起校服的〝老〞同學~等50歲大家再來穿一次好了~

1_MG_6280

這裡沒有當學妹的份~><認識了可愛的學妹小江~

1_MG_6298

前景的樹木剛好有呼應到照片,等展覽結束回去送給阿嬤,應該會嚇一大跳吧!

1_MG_6300

大家都很用心準備呢!

1_MG_6315

展期:99/12/25 ~ 100/01/09
每天11:00-23:00
地點:甘樂文創 三峽鎮清水街317號

1_MG_6316

這天很開心認識了新朋友舊朋友,期盼明年大家再一起爲攝影燃燒小宇宙吧!!

1_MG_6313

收拾好記憶蜜糖,繼續朝著夢想前進。

2010-12-16

我的。阿嬤

3_MG_6155
約好的,在阿嬤喝完喜酒要再幫她拍照,作為孫子的我,很開心自己所學終於能貢獻,雖然阿嬤永遠搞不清楚我的工作內容,不過我都告訴她,有〝鑽石〞!這樣他馬上就能連結到好像很有〝錢〞途。
但是如果再追問我,存了多少錢?我就無法招架了…
3_MG_6147
摸索著,真心的拍下。
下次就要玩點別的了~
3_MG_6184
聽著阿嬤說著落落長的故事和八卦,留意到後面這吊燈,有30年歷史了呢。

2010-12-15

彈著月琴,唱著哭調子的女人。

2_MG_4785

這是在朋友姊姊結婚聚會裡的片刻,我們聽著她唱著台灣特有的哭調子,即興的用台語爲新娘唱著祝福。

高亢的嗓音,響徹山谷。
激情有爆發力的風格,讓我想到和熱情直接的佛朗明哥有異取同工之妙。
當她用道地的台語,帶著哭腔唱訴著生活,讓我深深感動,這樣的文化能夠傳承多久?
一聽,就會想到〝台。灣〞
樸實帶點悲情,早期台灣景象想像都出來了。
實在很難用言語形容@@

1_MG_4794

突然想到,好像跟茂伯是同一種樂器。
她唯美多了~

1_MG_4758

咕嚕咕嚕,在這樣熱鬧的音樂中,睡的好安穩。

1_MG_4807

最近好久沒有接觸大自然了。意識都發霉了。
果然沒有工作的日子真的會渾渾噩噩,一下子就12月中了,趕快把文章寫寫~~迎接新的一年!!

2010-12-05

【發現印度 Finding India】—台北當代藝術館

充滿神秘色彩的印度,
會有寶來烏那樣華麗色彩嗎?
暖暖的好天氣,
心情不自覺的變輕盈了,
思緒也乾淨了點。

我喜歡簡單明瞭的作品。

死亡的笑容

當進入這件作品時,等比的人型,黑與白的對比,充滿戲劇性的張力,假人真人的界限模糊了,突然覺得該不會要站起來了吧…聯想到沉默之丘了。
像監獄裡的場景,強權壓迫下,除掉人性的聲音,恐懼成為視覺最大的衝擊。
簡單的將臉蒙起來,卻有很多的想像空間,我跟著作品的人物蹲在一起,企圖想知道更多些什麼,腦子有股熟悉感湧現,對啦!就是20世紀少年裡的〝朋友〞,〝朋友~~〞
這裡。有很多〝朋友〞…


取自當代美術館—
伊拉那<死亡的笑容> G.R.Iranna, “Dead Smile”
【伊拉那1970年出生於南印的卡納塔卡(Karnakata),以結合戲劇性和寓言的表現手法聞名,作品主題多圍繞在肉身苦痛與心靈掙扎的探 討。<死亡的笑容>這件雕塑裝置,名稱就已經是個啞謎,二十個真人大小、赤身裸體、相同蹲姿而方向各異的健壯男子,蒙在臉上的黑布不僅泯除了他們的個別身 份,也變成了他們共同的、唯一的表情;此情此景,既是一個個孤零個體的組合,也像是對於一個「命運共同體」的寫照。個體與個體之間僅管有同質性,但彼此之 間是互相隔絕的;個體對四周環境既是陌生無感的,對他們的未來處境似乎也是茫然無知的。此作刻意突顯的「視覺剝奪」機制,正是意識形態國家和權威機構(包 括監獄、警察局、精神病院、學校…等)用於馴服叛逆份子的一慣手法,目的在於製造馴化的心靈與絕對服從的人民。】

無題


從走廊遠處,就一直有個大鐘擺,滴答滴答的擺動著,很喜歡作品的部份是從走廊慢慢靠近的欣賞的過程,神秘的箱子要打開了吧?
巨大的鐘擺,強烈的提醒著時間正一點一點的流逝,充滿超現實的空間,強烈的滴答滴答聲又不停的提醒著,如果在自己家裡裝一個這麼大的鐘擺,大概三天就精神分裂了吧。
很認同藝術家自己對作品的形容,〝時間之擺正像是斷頭臺上來回擺動的利斧,生命的意義就是要承認它的存在和威脅,又要繼續的自我成長、不斷的往前推進。〞
哈。正提醒著我最近過著糜爛,沒有時間觀念的作息。懺悔中…


小販棲身之處


觀賞這件影片,心很平靜,如自身在印度,當太陽漸漸升起,聽著異國叫賣聲劃破了寧靜城市,一天下來忙碌工作,叫賣聲隨著黃昏漸漸消失,日復一日,畫面裡建築永遠依舊安靜的坐落著,只有一兩個人在角落呈現著生活的動。
體會藝術家想要強調這些小庶民的存在感,從聲音的詮釋能感受到這份質樸。
隨著聲音的起落,心中不經默默的祝福他們…


取自當代美術館—
蘭許米‧卡列卡<小販棲身之處>Rashmi Kaleka, “A Place for Hawkers”
靈感來自沿街叫賣的各式小販,他們隱身在都市叢林之中,以卑微的姿態提供廉價的服務,他們的叫賣聲應和著人們日常生活的節奏,從清晨到黃昏,規律的如同暮鼓晨鐘;此起彼落的聲響和音,又宛如一齣神聖的清唱劇,和充滿在地色彩的鄉土曲。
僅管印度憲法保障所有國民於境內任何地方的工作權利,然而,一些主要城市卻另訂法規,禁止沒有正當職業的人於街頭叫賣。
卡列卡從四年前開始發展這個創作系列,除了意在護持這些小庶民的生存權,更 著意於揭揚他們質樸的心聲。他透過色調清冷、節奏緩慢、客觀而略帶抒情的影像書寫,讓我們居高臨下鳥瞰都市不同的空間角落,掃描其中若有似無的人物踪跡;在這同時,又刻意以高分貝、多聲帶的方式,讓各種叫賣聲以不同的節奏、從不同的方位襲擊我們的聽覺,讓我們體悟到這些市井小民的存在與價值。
這次的展,沒有太多的印度虛華色彩,有的是寫實呈現許多當下的印度生活,對於不太懂得歷史,也從這次的展中自然了感受到印度故事。當我們非常熟悉歐洲國家時,鄰近的印度更顯得有異國神秘色彩,想去!!